“与传统开放手术切口约20厘米相比,通过新技术,切口可以控制在1厘米左右。”对于复杂脊柱疾病患者而言,新技术的到来让患者最大化获益。
这项新技术是中国自主原创、国际领先的UBD(单孔双通道双介质脊柱内镜)技术,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骨科脊柱微创中心贺石生教授发明,历经10年研究,累计40项专利,UBD技术革新了脊柱外科的治疗范式,让中国原创技术亮相世界舞台,帮助更多患者。
小创口解决大问题
近日,一位来自海南的43岁男性患者来东方医院就诊,自诉持续4个月出现腰腿疼痛、行走困难。患者描述,最初仅表现为活动后酸痛武汉世牛,逐渐加重至步行数十米即需停下,甚至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。当地多家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为“高位腰椎间盘突出钙化伴严重椎管狭窄”,病情复杂危险,若不及时干预,一旦加重随时可能导致瘫痪。
由于手术难度大,风险高,很多医院都建议采取“大切口、椎板切除”的传统手术方式。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大、风险高、出血多、易感染,患者十分担心和恐惧。
了解到贺石生教授发明的UBD脊柱内镜技术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复杂脊柱疾病,不用“开大刀”,患者专门从海南来到上海,找到贺教授团队。
患者入院后,腰椎MRI结果提示:L2-3椎间盘突出,明显钙化,硬膜囊及马尾神经根严重受压,椎管狭窄严重。面对复杂病情,经过多学科讨论,贺石生教授团队决定采用UBD技术实施手术。
手术操作示意图
与传统手术相比,UBD技术只需1厘米左右的小切口,通过双通道建立,一条通道提供高清可视化视野,另一条通道精准进入病灶区域操作。在毫米级的手术空间内,医生们顺利避开重要神经和血管,清除了压迫硬膜囊及马尾神经根的突出钙化椎间盘组织。
整个手术约1小时,出血量小于50毫升,最大程度避免了对肌肉和骨骼结构的破坏,显著减少了出血。手术后,患者恢复顺利,当天即可自主下床。
术后伤口
“在外地医院被告知只能开大刀,创伤大、风险高,非常担心,是东方医院贺教授自己发明的微创技术重新给了我们希望。”患者家属感慨。
从学习到引领
为了将内镜微创最新技术顺利用于复杂脊柱疾病的治疗,贺石生团队聚焦脊柱外科最前沿的热点和难点,历经十年研发创新和实践,累计申报获批专利多达40项,最终才发明了UBD脊柱内镜技术。
据了解,单孔双通道双介质脊柱内镜技术(UBD),是与MED、椎间孔镜、UBE完全不同的技术,是一种全新的脊柱内镜理念和技术,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。该技术应用场景广泛,是现有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延伸。
近10年来,中国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迎来了从“引进国外经验”到迈向“自主创新”的高速发展阶段,贺石生原创的单孔双通道双介质脊柱内镜/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(UBD/VBE)成为世界脊柱内镜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,完成了“从学习到引领”的蜕变。
目前,UBD脊柱内镜技术已在国内众多医院开展,同时在日本和泰国曼谷建立了国际UBD脊柱内镜培训中心,吸引了来自俄罗斯、日本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越南、印度、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脊柱外科医生参观学习。
作为UBD/VBE技术的发明人武汉世牛,贺石生教授还成立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UBD/VBE国际研究组织,这项来自中国上海的“东方方案”正在国内和国际快速推广应用,造福大量患者。
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