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方明确警告,不停火就发动制裁,结果普京根本不吃这个威胁,反倒主动挑明后果元富证券,让特朗普骑虎难下。那么,美国真的能逼停俄罗斯吗?普京的表态又传递出怎样的信息? 事情要从特朗普8月3日的表态说起,他在宾夕法尼亚州放话称,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将在6日或7日前往俄罗斯,如果普京在8日之前不同意停火,那么美方就制裁俄罗斯。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威胁俄罗斯,早前他还因梅德韦杰夫的一番“挑衅性”言论,命令两艘美国核潜艇进入“适当区域”,用来对莫斯科“亮肌肉”。 但分析来看,这样的威胁恐怕很难奏效。8月4日,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公开回应:“核战争中没有赢家。”他还强调,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国家外交政策的定夺者,警告美方“在涉及核武器的问题上应该极其谨慎”。 这句话的背后,其实就是普京通过佩斯科夫告诉特朗普:俄罗斯不吃你这一套。美方出动核潜艇,俄方见得多了;美方说要制裁,俄罗斯也早就习惯了;美方想通过恐吓逼莫斯科让步,那就准备迎接更强硬的反应吧。 从普京的角度看,俄军的特别军事行动目标并没有变——去军事化、去纳粹化、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。眼下俄罗斯不仅在战场上继续推进,在外交上也没有放松。佩斯科夫还表示,不排除普京会见来访的美国特使的可能。这话虽然听起来客气,但调子明确:可以谈,但要看条件;美方想让俄罗斯让步?不可能。
于是乎,这回特朗普可就骑虎难下了。一方面,华盛顿仍要维持对乌援助,不能让盟友觉得美国“跑路”;另一方面,美国国内选民不想继续为乌克兰买单。特朗普的算盘是,让俄乌停火,借机说是自己“促成了和平”,顺势把包袱甩给欧洲,但这个算盘,普京显然不打算让他如愿。 乌克兰方面则更担心美国“卖自己一个好价”。一旦美俄背后达成协议,那么乌克兰很可能被迫接受一个不利的结局,所以,泽连斯基也极力反对让步,并且持续发动非对称作战,试图延缓俄军的推进,保住其政权稳定。 但无论是美方的制裁威胁,还是乌克兰的战术抵抗,在俄罗斯眼里,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其战略目标。这也解释了佩斯科夫为什么要通过记者会回应——他的讲话既是对特朗普喊话,也是对全世界展示俄罗斯的立场。 而且从现实角度来看,美军核潜艇部署的位置,并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实质威胁,因为它们本就处于战备状态。无论部署在太平洋、大西洋、还是地中海,具体位置的变动,并不能给俄罗斯带来额外的威胁感知。俄罗斯自己也有一定数量的“北风之神”和“德尔塔”级战略核潜艇,能够在任何时候进行回击,所以,即便真有冲突,美方想靠水下威慑来压住俄方,也并不现实。
此外,俄罗斯还在不断升级地面导弹能力,“伊斯坎德尔”战术导弹、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等等,都可在短时间内打击北约目标。从战略层面讲,俄罗斯已经不再试图与美方“讲规矩”,而是选择正面硬刚。这也意味着,俄罗斯退出《中导条约》只是第一步,下一步很可能就是部署新的导弹系统,对北约及其亚太盟友形成实质性威慑。 而在这种背景下,特朗普原本的计划显然难以推进。美国原想靠制裁、恐吓来“摆平”俄罗斯,结果却是被反将一军。归根结底,普京在用一个非常直接的方式回应特朗普:“你出招,我就接招。你动嘴,我就动手。你想当世界警察,那就准备承受代价。” 至此,我们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:第一,美国无法单方面逼停俄罗斯。普京不会因为简单的几句威胁就让步,俄罗斯会以更强硬的方式回应。第二,普京的警告不仅仅是说说而已。俄罗斯已经退出《中导条约》,这为接下来的军事部署扫清了障碍,这不仅是回应特朗普,更是在为可能的升级做准备。 如果特朗普还想继续以“强人形象”取悦选民,那他就必须为这个形象付出代价。而这个代价,很有可能是美俄关系的彻底撕裂,甚至带来真正的军事冲突。可以说,这场围绕乌克兰的外交博弈,已经不只是一个国家之间的冲突,而是牵动整个世界战略格局的博弈,美俄谁都不想示弱,但谁也无法全身而退。
最终,留给特朗普的选择已经不多了。他可以选择继续威胁,也可以选择坐下来谈判,但无论哪种方式,他都必须面对一个现实:普京不吃美方这一套,而俄乌战场,也不是靠简单一句“停火”就能画上句号的。
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